最早有这个想法是一段时间之前的失眠,当时读了一本书讲到写日记/记录可以帮助睡眠。原理大概如下,如果每天睡觉前把今天的想法,和对未来的预期都写写下来,那大脑就会更放松。这样,也就不会在床上翻来覆去脑子里有很多想法。(“给思考减负:把日常的思考和琐事都记录下来。脑子需要操心的变少了,灵感变多了”, Sheng Xu 2025)我觉得确实,人的脑容量极其有限,但是和gpu集群相比虽然我们能耗很低,但是我们的学习能力应该是这一台基于backprop的模型不能比较的。那么我们确实没有必要和大模型去竞争记忆力,而是应该关注思考模型和学习模型。不重要的东西那就应该记下来,没必要占用大脑的缓存。

而在llm来了以后,我意识到了我对于llm有一点过于依赖了,能用llm解决的绝对不自己想。当然,一方面效率确实提高了,我在很短的时间学习到了很多知识。不过这种知识真的有用吗?一个人再怎么学也没有大模型学的快学的多吧?可能更多还是需要学习思维模型。另外一方面,由于过于依赖,我一时到了我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。比如说,以前我的文章写得也不好,但是现在倒是变成提笔之后脑子完全崩不住来几个字了。鉴于这种情况,并且最近偶然翻到四火老师早期的文章,我意识到了可能在一些时候我需要脱离ai来保证我个人的状态,而其中一个方式就是不借助ai写博客。中文和英文我感觉没有特别大的所谓哈哈,中英夹杂更好一点。

除了保持自己的思考和语言能力,我也希望建立一个个人的知识库,来记录我不同时期的想法,并且可以在未来进行复盘。这个可以追溯到我早期的投资笔记,我忘了在哪里学习到把自己每次做决定的想法,交易决定的内容,和后面的回顾记录下来看。这样,能够更好的复盘反思,因为如果不记录的话人的回忆是不靠谱的。另外呢,之前在别人博客也看到可以直接用curosr + markdown当作一个rag系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