硅谷101 E183:比特币巨鲸策略 microstrategy
这篇播客讲述了美股微策略公司的运行逻辑,这个公司会发债/融资大量购买比特币,提供相对于btc etf更大的流动性。因为自带高杠杆加上high volatility,hf或者其他玩家很喜欢买他。并且他是美股,所以很多没办法买etf的资金(国外的养老基金,州基金)也可以买。而被制裁的国家现在也在推荐多弄一些btc储备。这个公司ceo非常会做营销,并且宣传的卖点就是高波动,最近在跟美国政府的交流中建议美国多搞点不止比特币的储备。
更深有感触的一点是,嘉宾最后提到了链上经济的意义,在这个国与国冲突加剧的时间,谁能主导链上经济那么谁将会主导全球的经济。比如cn控制资金外流,但是假如有了一个很大的链上经济那么流动性全都跑过去了。这个嘉宾也之前也讲了tether,usdt稳定币的公司,你越买稳定币相当于直接买美债了(tether已经是美国第18大债主,超越了很多国家)。所以,为了防止美元霸权,一些国家也在推行自己的链上交易货币。我觉得自己可能也需要搞个冷钱包屯点btc,大概 5% - 10%总资产比较合适。btc可能是偏离了传统价值投资,但是他作为新链上经济的鼻祖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。
所以目前看,虽然科技上美国不一定能继续霸权,国内川皇马一龙乱搞通胀已经越来越高了,但是美元的霸权目前来看全世界毫无替代。
潜空间:季雨,谁困住了ai产业大型机化的计算机形态与变革的可能
官方笔记:https://miracleplus.feishu.cn/docx/SngpdNt4XoNXHvxzFkFcJNd5nGh
作者回顾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,并说明大模型的scaling阶段是处在l2 - l3的阶段。但是它上限就在这里,尽管o1带来了rl post training的范式,目前大模型的能力上线就是语言这个复杂系统的上线。(嘉宾顺口提及了复杂系统会带来全新的能力,比如每个人的组成大家都知道,但是这个社会由于特别多的人的相互作用,变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,产生了远超于每个人本身组成的能力)然后嘉宾回顾了一下pc时代和互联网时代,发现是因为大模型时代缺乏一个”更低的成本,完整的功能,并支持开放和兼容”的生态,也就是说缺少一个llm时代的商业模型。
在大型机 - 个人机的时代,intel发明的微型芯片使得每个人都能接触到计算机和智能时代,并且人们著需要一次买断就能后续一直使用。在互联网时代,最伟大的发明是”羊毛出在羊身上”,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商业模式:广告。用户通过出售注意力获得服务,催生了推荐系统的研究。但是目前,nvda这种高溢价卖显卡和其他公司卖token的商业模式明显不如前两个,所以短期也不能真正的改变世界。作者认为,现在买家觉得成本太高,开发者的roi又很低,所以这种超算的模式需要转换到个人设备上,才能开启新的时代。至于他自己的公司我没怎么听,但是这个历史讲的别有有意思。一方面我很认同他的观点,另一方面他也cover到了我很多没想到的地方(pc时代)。
高能量 160 - 161:解读政府工作报告,ai人才争夺战
第一个节目是解读政府的报告,强调了政府对科技的重视,具体没什么印象了。
第二个节目是一个ai 猎头公司,讲述国内公司对于ai人才的追求。13年的时候,美国的人才并不愿意回去,因为待遇差(钱少事多)。但是从2024以来,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回流。成体的趋势有一点马太效应,巨头愿意花大钱抢顶级人才,但是差一点的人才并不好找工作。嘉宾预言,次一级别的人才可能需要进入传统公司,比如国内某租房软件吸引了一大波人才,做了ai转型。然后强调了宇宙厂字节不惜一切代价,重金挖人,张一鸣亲自1对1接触很多ai人才。
我的感想是,本人也是属于次级人才,所以很能体会嘉宾说的只有头部人才好找工作的问题。那么除了让自己不断学习成为头部人才,短期内也要考虑非科技行业。
晚点聊85: 国家从无到有
从零开始建设国家比起点小说要困难的多,即使开了外挂也得好多年。
人民公园说ai:豆包只是产品的中间态
讲了字节系的豆包/扣子开发者大会。感受是字节系确实nb,愿意烧钱也烧的起钱,不论是产品,科研,人才全部都拿下了,目前感觉是国内唯一t0。阿里也不错,其他几家拉跨了一点。
硬地骇客88: 开发翻译产品
嘉宾是字节系的前pm,自己通过用chatgpt开发了一个漫画翻译app,实现了盈利。
六岔路口:宠物需要的情绪价值很难替代
阿里高管出来创业,做狗粮品牌。强调了创业更难,但是自己会有心理上的轻松,团队也相对松散。嘉宾强调了现在人和宠物的链接,并且人的belief会影响他对于宠物产品的消费:比如说,假如一个人很重视饮食的健康,那么他在选购狗粮时也会买强调这个饮食健康的品牌。
科技早知道:从deepseek到manus
女嘉宾号称是前open ai研究员,但是听上去感觉对ai了解极其有限。比如,她对于开源项目的商业化缺乏了解,不清楚开源到底靠什么赚钱的。并且也有一些明显错误的技术认识,比如”开源模型的api一定比自己部署贵”。尽管徐老师和男嘉宾尽力了,但是由于女嘉宾占的篇幅比较多带不动。听了差不多等于没听。